bloggerads

2012年4月25日

【人性】抓住說謊者語言上的漏洞


by nohoart
說謊者最為留意的就是說話時言辭或字眼的選擇,因為他不可能控制和偽裝自己的全部行為細節,他只能掩飾、偽裝別人最注意的地方。


1.口誤
由於知道人們注意的重點是言辭,因此說謊者常常謹慎地選擇字眼,對不願出口的話仔細加以掩飾,因為他們懂得“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另外,用言辭來捏造或隱瞞一件事情是比較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事先全部寫下來進行練習。說謊者還可以通過說話而不斷地獲得反饋資訊,以便及時修改自己的“臺詞”。


很多說謊者都是由於言辭方面的失誤而露餡兒的,他們沒能仔細地編造好想說的話。即使是十分謹慎的說謊者,也會有失口露餡兒的時候,弗洛伊德將之稱為“口誤”。


人們常會在言辭裏違逆己意,同時在內心中又潛藏著矛盾,以致稍一大意就會說出本不想說的或相反的話,從而在口誤之下暴露了內心的不誠實。因此,口誤的必然情形便是說謊者要抑制自己不提到某件事或不說出自己所不願說的東西,但又因某種原因而“說走了樣”。口誤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背叛。


(與口誤相近的還有筆誤。在很多情況下,筆誤也是內心自我的一種走樣的表達方式。有研究表明,人們在書寫時比在說話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錯誤,即使在一些極需嚴謹的情形下也概莫能外。


面對書寫上的錯誤,人們常常難以確定什麼是真正的禍首。儘管當事人多半會以“意外差錯”或“技術性錯誤”等藉口來加以解釋,然而其中往往潛伏著內心衝突甚至“別有用心”。
筆誤產生的原因,是人們在書寫的時候,思緒常常會因為內心潛在的思潮而游離筆端,或者聯想到其他事情,只要稍不注意,這種思想就會悄然侵入筆端,造成筆誤。)


2.語速
通過語速也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在說謊。人們在說謊或者隱藏不安情緒的時候,總是想轉換個話題。由於心裏七上八下的,所以說話的語速會發生變化。平時少言寡語的人突然做作地高談闊論起來,我們就可以推測這個人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平時快言快語的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我們就可以推測這個人很可能想要回避正在談論的話題,或者對談話對象懷有敵意和不滿之情。


當你要判斷一個人說話時的情緒和意圖時,固然要聽他究竟說些什麼,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更要聽他怎樣說,即從他說話時聲音的高低、強弱、起伏、節奏,速度、轉折和停頓中領會“言外之意”。



當說謊是為了掩飾恐懼或憤怒之情時,聲音通常會比較大也比較高,說話的速度也比較快;當說謊是為了掩飾憂傷的感受時,聲音就會與之相反。那種擔心露餡兒的心理會使聲調帶有恐懼感,那種“良心責備”的負罪感所產生的聲調效果會與憂傷所產生的極為相近。


3.停頓
人在說謊的時候,另一種常見的言辭印跡便是停頓,如停頓得過於長久或過於頻繁。
根據有關研究,說謊者說謊時流露出的各種信號的發生率,如下所示:


(1)過多地說些拖延時間的詞彙,比如“啊”、“那”等詞佔到40%。
(2)轉換話題率為25%,比如“因為臨時有事情,那天去不了”。
(3)語言重復率為20%,例如“本週的星期天嗎?星期天要加班?”
(4)口吃現象為9%,例如“什、什麼?”
(5)省略講話內容,欲言又止佔5%。
(6)說些摸不著頭腦的話。
(7)說話內容自相矛盾。
(8)偷換概念。


以上情況中,如果在對方講話時有好幾處得以驗證的話,那就表明他是在說謊或者是有難言之隱。

分享本篇文章

0 意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