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12年4月29日

【人性】環境塑造他人的個性


by Randy Otter
一個人在同一個環境裏待得太久之後,他就會對這個環境產生很強的認同感,對這個環境裏的人的行為習慣、價值觀習以為常,形成了一種思維和行動的定式,大多數時候自己都很難察覺。


俗話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環境時時刻刻都會對一個人的人格與性格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北方寒冷,春種秋收以後,人們大多喜歡圍坐在火爐旁喝酒聊天,所以北方人大多性格豪邁,做事抱團。南方氣候宜人,山川眾多,閒暇之餘,人們多喜歡靜坐小亭,喝茶看雲,所以南方人大多性格恬靜淡然,喜歡獨處。這是大的歷史環境和自然環境造成的性格差異。


在網路上,有這樣一段話,流傳很廣: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強;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腦;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妒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寬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這些話說的都是孩子,但對於成年人來說,同樣適用。一個人在同一個環境裏待得太久之後,他就會對這個環境產生很強的認同感,對這個環境裏的人的行為習慣、價值觀習以為常,形成了一種思維和行動的定式,大多數時候自己都很難察覺。


在職場上,環境對人的影響就不可小視。一個人如果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群體裏,他就會受到周圍的人感染,變得努力勤奮起來,並且做到自己的最好。成功的人或許成了這個群體的領導者,或者開創了他自己的新事業,或者在某一方面成為專家、權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其他人雖然沒有成功者那麼優秀,但是他們都以成功者為楷模,努力縮小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在這種追逐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出來的人,多數都表現得朝氣蓬勃、陽光自信,團結友愛、不屈不撓。


一個人如果待在一個散漫懶惰的群體裏,同樣也會受到他人的感染,變得慵懶起來,他會忘記自己的雄心壯志,甘於和其他人一樣平庸無聊。如果他不能改變這個群體,那麼就要被這個群體給同化。人總是有惰性的,當周圍的人都不思進取沉迷於安樂,對工作得過且過,沒有計劃性,沒有長遠打算,沒有良好的執行力,組織框架鬆散無序,在這種環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會變成一個庸碌無為的人。所以,在這樣的環境裏出來的人,多數都表現為鉤心鬥角、極端利己、小肚雞腸、庸俗懶惰。


200年前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位集神學家、哲學家和道德學家于一身的學者,他的名字叫嘉納塞‧愛德華。目前,他的子孫已傳了8代。其中,有13人當了大學校長,100多人任大學教授,14人創建了大學或專科學校,80多人成了文學家,一人就任副總統,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任上下兩院的議員,18人成了報社、雜誌社的負責人或者主編。


但是,同是200年前,美國紐約有一個叫做馬克斯‧朱克的酒鬼、賭徒,他的子孫也有8代,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殺人被判處死刑,63人因偷盜、詐騙等被判刑,因喝酒夭亡或成為殘廢者也很多。


上面這個例子並不是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好品質和壞品質都不會遺傳,這是生長環境不同造成的後果。

分享本篇文章

0 意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