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_Kang |
通常情況下,只有10%的人天生具有體察微表情的能力,好在觀察微表情這種技能並非深不可測,我們很多人經過訓練,也能在這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
“微表情”是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人們內心掩飾與流露,也就是說,人們通過刻意呈現一些表情掩飾內心感受,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裏,臉部會“洩露”出其他的資訊。
“微表情”最短只持續1/25秒,雖然這個下意識的表情可能只持續一瞬間,但這是種煩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緒。當面部在做某個表情時,這些持續時間極短的表情會突然一閃而過,有時表達相反的情緒。
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卡特在調查一件殺人案時,碰到了一個硬釘子:
嫌疑人馬爾默堅決不承認自己殺害了鄰居,警方現有的證據也沒有辦法證明馬爾默就是兇手。
面對性格沉穩、狡猾詭詐的馬爾默,卡特精心設計了一套詢問方案,圍繞著馬爾默在殺人案前後的行蹤設計了很多問題,比如殺人案發生之前,馬爾默究竟在哪;馬爾默是否聽到了什麼怪異的聲音;殺人案發生之後,馬爾默是如何知道消息的等等。當然,這些問題中包含著一個重要的核心問題,那就是——你認為兇手會怎麼處理兇器呢?丟棄在下水道?不遠處的湖裏,還是帶走?
馬爾默的回答相當簡單,如果能用一個字說清楚,他絕不會用兩個字。一番訊問下來,卡特的搭檔們認為卡特這次又是徒勞無功,可卡特卻信心滿滿地告訴大家:沒錯,兇手就是這個馬爾默!
大家都非常奇怪,這次訊問,馬爾默的回答和上一次幾乎相同,這個傢夥似乎早就把回答警方提問的答案準備好並且背熟了,為什麼這一次卡特就能確定他是兇手呢?
卡特告訴大家,在剛才的詢問過程中,他非常注意觀察馬爾默的微表情變化。馬爾默是個具有一定反偵察能力的人,他知道如果不敢和卡特對視,那麼他很容易被認定是兇手,所以在整個詢問過程中,馬爾默一直和卡特對視。但實際上,馬爾默的心裏並不平靜,卡特讓他猜測兇手怎樣處理兇器,中間提到了“不遠處的湖裏”這個地點,雖然當時馬爾默的表情鎮定自若,但是他的眼皮卻輕輕眨了一下,這種眨眼並非出自生理的需要,而是他下意識地想遮擋住卡特看透他心靈的目光,但這種遮掩的效果恰恰證明了馬爾默的心虛。
卡特和搭檔們再接再厲,最終從馬爾默家旁邊的湖裏,發現了一把帶有馬爾默指紋的尖刀,馬爾默只能低頭認罪。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鍛鍊出自己觀察微表情的能力呢?
微表情因其發生時間極為短暫、動作幅度細微而容易被我們忽視,但是這種表情卻是我們了解對方心境的第一手資料。微表情的作用如此重要,觀察微表情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通常情況下,只有10%的人天生具有體察微表情的能力,好在觀察微表情這種技能並非深不可測,我們很多人經過訓練,也能在這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
細心觀察,訓練自己的洞察力。平時我們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別人細微的表情變化,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發現不了,而是沒有去發現。
中國古代有個叫紀昌的人,跟隨當時的射箭高手飛衛學習射箭。飛衛並不傳授具體的射箭技巧,只要求紀昌必須學會盯住目標而眼睛不眨動。紀昌花了兩年時間,練成即使錐子向眼睛刺來也不眨一下的功夫。
飛衛又進一步要求紀昌練眼力,標準是要能將遠處體積較小的東西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處看到的一樣。紀昌苦練了3年,終於能將最小的蝨子看成車輪一樣大。他張開弓,能輕而易舉地一箭便將蝨子射穿。
這就是觀察的作用。微表情的顯著特點是動作“微”和消失“快”,我們只有加強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逐漸形成善於觀察的習慣,才能看得見微表情。
注意積累微表情變化顯示的心理狀態。從目前的積累來看,人們總結出了一些微表情的含義,比如:微笑——自信;指尖搭成塔尖——深具自信;微偏頭微笑——自在友善;摸鼻子——思考;手指摩擦手心——焦慮;咬指甲——缺乏安全感;把玩領帶或項鍊——心神不寧;抿嘴唇——窘迫;眼睛向上看——遲疑;扶眉骨——羞愧;雙手抱臂——不安;嘴微張,眼睜大——錯愕;手插口袋——緊張;撇嘴唇——不屑;撓頭——不知所措;眼睛左顧右盼——害怕。
當然,這種微表情代表的含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除了積累這種常規性的微表情含義外,對於需要長期交往的朋友,我們還要注意積累具有他個人特徵的微表情含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運用微表情進行識人。
要注意區分先天動作和後天動作。有些人的微表情是長期生活習慣造成的,即便他的心裏並沒有產生我們想像的思緒,但是他也可能表現出同樣的微表情。
有一個很帥的小夥子,談對象的時候卻每每翻了船,媒人問女方究竟為什麼看不上小夥子,女方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他看不起人!因為他的右眼經常斜著往上看。
媒人把這消息告訴小夥子,小夥子哭笑不得,原來前些日子,小夥子的右眼上眼皮做了很小的囊腫切除術,這段時間傷口一直髮癢,他朝上看,是為了減輕癢的程度。誤會解除了,小夥子很快找到了知心伴侶。
雖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一個偶然事件,但是也提醒我們,在進行微表情觀察的時候,不要一見面就急於蓋棺定論,要分清對方的微表情是習慣性的,還是出自內心的變化。
最後,我們還要多觀察普通人的微表情的變化,當我們看慣了大眾化的微表情之後,我們就會對個別的微表情敏感起來,到了這個階段,你的修行基本上就到家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