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ads

2012年4月25日

【人性】從回答問題的習慣上探察對方的性格(3)


慣用方言的人是何種性格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固然利於交際,但在適當的場合來點兒語言寶庫中的“土特產”——方言,也有其獨特的魅力,體現你的性格。


當你身在異國他多聽到有人用祖國語言交談,你會感到如臨故土;當你出差外地聽到有人操著家鄉話,你將備感親切,也許你還會情不自禁地湊上前去問對方是不是家鄉人,從而用家鄉話熱情地交談起來。


台灣交際專家方樹生在談到方言的作用時說:“喜歡人家說他的方言,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對廣東人說廣東話,對福建人說福建話,對寧波人說寧波話,對上海人說上海話。如果你是他的同鄉,當然產生同鄉的好感,彼此易於接近;如果你不是他的同鄉,而能說很純熟流利的對方方言,他一定會覺得你特別聰明,雖然初次相見,印象卻可能很好。對於你的請求,本來不允許,或許可以因此而通融些,你的交際,本來不為人注意的,或許因此而使人樂於與你接近。”


事實正是如此。


某年夏天,新華社北京分社記者王先生應《北京晚報》之約,作一次班禪額爾德尼的人物專訪。班禪額爾德尼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更主要的是,他是我國藏族的頭面人物。記者要想成為這樣的採訪對象的合格對話者,就必須對西藏的情況有所了解。王先生若干年前,曾在西藏分社工作過,為了搞好這次採訪,他又現復習了一下藏語,記住了一些見面要說的客氣話。採訪的時候,王先生告訴班禪額爾德尼,他曾在西藏工作過。班禪額爾德尼果然問:“能講藏語嗎?”王先生說,只記得一些單詞兒了。“扎喜德來(吉祥如意)!許等加(請坐)!”班禪額爾尼聽後高興地笑了,僵持的局面一下子被打破,採訪便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起來。


有時候,不一定要說出對方方言才使對方感到親切,你若能辨別對方口音,由此判斷對方為何方人氏,也會使他為之一震。


有一些著名人物,常能夠活用地方語言,適當地表現出個性,從而受到人們的歡迎。日本人佐佐木更三就因為毫不掩飾地說著故鄉——宮城縣的語言,而讓許多人樂於親近。在日本國會議員中,也有人使用某縣的明朗聲調或某縣的親熱語調,而博得眾人好感。


日本著名的影星松母聖子小姐,她剛踏進演藝圈時,曾花了一番工夫特別學習使用“共通語”。有一天,她應邀在節目中打電話回故鄉的家。電話接通後,只聽到聖子的母親說出一連串嘰裏呱啦的方言,而聖子也很愉快地朗聲應對著,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據說,從那時候開始,連過去討厭聖子的觀眾,也變得非常喜歡她了。


如果能夠在言談中保留故鄉話的人情味。同時又能用理性的普通話來和人交談,擷取兩種語言的優點,是最理想的方法。另外,在生意上的往來、各地區的洽談會、招待外來賓客等情形時,如能巧妙地活用故鄉的語言,也會增加彼此間的親切感。


第九章妙解謊言:摘掉說謊者的面具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總會不斷地聽到形形色色的謊言,除去那些含著善意與美好情感的謊言,那些因為禮貌不得不說的謊言以外,絕大多數謊言對我們的欺騙都會使我們蒙受損失或受到傷害,因此,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破解謊言背後的心理口令,才是我們對待謊言的最好方式。

分享本篇文章

0 意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